时间: 2024-02-04 06:28:00 | 作者: 安博app官方网站
针对在线庭审易出现的庭审纪律问题,重庆市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加强与有关组织协同共治、突出规制重心、强调技术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的庭审纪律保障体系,有效规范在线庭审行为、严肃在线庭审纪律。
一是共同明确在线庭审行为规范。与市律协签订《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加强法律共同体建设的实施建议》,明确律师着装、庭审行为等在线庭审纪律要求,为诉讼参加人提供明确、系统的在线庭审行为规范,最大限度避免在线庭审可能出现的随意喧哗、接打电话、多人围观等不规范行为,强化在线庭审仪式感,确保在线庭审活动神圣庄严。
二是构建在线庭审纪律反馈机制。与市律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将在线庭审中发现的律师不遵守庭审纪律等问题向市律协反馈,适时召开座谈会共同讨论研究,听取市律协意见建议,及时完善、调整在线庭审纪律规范,确保在线庭审严肃高效。
三是增强在线庭审纪律规范认同。主动加强与市律协业务交流,共同培育法律思维、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律师对在线庭审纪律规范的认同,进而发挥法律共同体的力量,引导当事人认同、尊重、遵守庭审纪律规范,维护在线庭审活动正常秩序。
四是加强在线庭审纪律正面引领。积极与市律协共同宣传在线庭审中尊重法庭权威、遵守法庭纪律的典型案例,通过正面宣传,引导律师、当事人等诉讼参与人树立在线庭审行为规范,形成在线庭审行为准则,助力形成遵守在线庭审纪律的行为自觉。
一是联合搭建“云庭审”专区,营造庄重严肃的庭审环境。针对在线庭审粗放化、不规范化等问题,该院联合市律协及重庆多家律所共同开通“云庭审·律师端”专区,联合市银行业协会率先在光大、华夏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开通“金融云法庭”专区。根据律所、银行等机构真实的情况,明确各机构设置的“云庭审”专区应当摆放席位人员名称,确保在线庭审场所规范庄重。要求庭审专区采用4000K色温的人工光源,显色指数(Ra)≤95%,门窗、墙面采用隔绝声音的效果较好的材料,在门窗关闭的情况下室内隔音量至少达到47dB,确保在线庭审专区的照明、音视频系统效果,营造庄重严肃的庭审环境,避免诉讼参与人随意脱离视屏画面、不相关的人员随意进入视频画面等不规范行为。
二是破解技术难题,确保在线庭审活动顺畅有序。为及时客观记录在线庭审情况,避免在线庭审结束后线下签名确认庭审笔录,督促诉讼参与人规范庭审行为,该院加强技术攻关,破解在线庭审中遇到的在线签名、在线送达等技术难题,让当事人对实时上传的电子庭审笔录确认无误后,即可通过电子签名和指纹捺印予以在线确认。
三是整合各类信息系统资源,确保在线庭审行为规范。为避免各类在线庭审系统的不同操作方式给当事人带来不便,减少信息系统资源浪费,该院将自有的互联网远程庭审系统与重庆法院“易诉”平台对接,进行端口相互连通和数据交互,实现“一个端口登录、两个系统整合并用”,让当事人在线参加庭审更加快捷方便,在线庭审更规范有序。目前,该院正积极探索在线庭审系统与中国移动微法院的互联互通和电子签名区块链认证技术,以期实现更高水平、更规范的在线庭审。
一是自主研发“庭审智能巡查系统”,强化内部监督。该院与技术公司合作,依托百度图像识别平台及高清数字法庭技术,采用体征检测、轨迹分析、声音采集等信息化手段,自主研发“庭审智能巡查系统”,通过对在线庭审录音录像视频数据识别分析,智能判断在线庭审参与人是不是真的存在接打电话、中途离席、异常喧哗等违反庭审纪律行为,并实时推送疑似风险信息,由工作人员核查。将律师纳入系统巡查范围,实现在线庭审纪律人员监督全覆盖。该系统运行以来,累计巡查案件6877件,提示疑似风险信息1189条,经核实均无风险。
二是主动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接受外部监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在线庭审中律师的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法院向律协提出司法建议并移交证据材料,由律协立案调查,依法惩戒,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反馈法院。建立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通过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查看在线庭审录音录像、旁听在线庭审等方式,对在线庭审进行评价监督,促使在线庭审纪律得以有效遵守、在线庭审行为更加规范。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记者张天培)记者今天从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团圆”行动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2609名,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47起,抓获拐卖嫌疑犯372名,组织认亲1200余场。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今年初,公安部部署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以来,取得很明显的成效。…
中新网7月14日电据北京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家庭月人均1170元调整为1245元。调整后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2021年7月起实施。…